烦恼即菩提 烦恼转道用
大宝法王对外国弟子教授修心七要(八)
冈波巴大师著智学师译专业号 | 2007-10-19

内容:大宝法王对外国弟子教授修心七要(八)
时间:2004.12.26 - 第八天 (结束)
地点:地点:印度 菩提迦耶
翻译:释妙融
转自:大宝法王噶玛巴官方中文网
心地家园转载校对:烦恼转道用

第四部份:这一世中的修行

  “摄教授心要,应修习五力,
   大乘往生法,五力重威仪。”

  主文是:“总摄教授心要,应修习五力”。阿底峡尊者曾经说过:“我们需要学的世间知识非常多,想都去学习是非常的困难,而且我们要能够完全都学习的时间也是不确定的,要多学习的机会也是难得的,所以就好像乌龟在水中,如果我们滴一滴牛奶进去的时候,我们是没有办法分辨,但是乌龟却能分辩出奶跟水,所以我们在一生中的修行,必需要比较精要地去修行,才能够真正利益到我们自己”。我们在这里说,一生中修持的精要就是依靠五力而修持。

  五力的“力”是指力量,在藏文叫作“窦”,指我们修持正法时,必需具备一些力量,就好像我们要提一些东西,也必需要具备力量,如果我们的力量不够,东西就无法拿起来。好比一种上面是木头,下面放着石头,能够把东西撬起来的工具,用这样子的工具,我们就能够使上力,东西也比较容易抬起来,所以,在这里说必需有比较特别的力量,也就是我们在修行的时候,就必需要具备某些力量。

  五力包括:

  1. 招引力(意志力):在这里所谓的“力量”是指一种能够招引一切有益的、有用的力。在我们修持的时候,尤其是指从我们心中发出的一种善愿的力量,以及发起一种意愿。当然,我们修持时的这种功效虽然不一定能够马上生起,但是,年复一年,月复一月,日复一日,渐渐的,我们就能够让我们的慈心、悲心、虔敬、净观增长;渐进的,我们自然心里就会养成这些善的部分,也会使我们的心更坚定。所以修行的时候就好像在下棋一样,下棋的时候,就看白的棋子多还是黑的棋子多来取决胜负,我们修行时也是一样,要不断地去观察,看我们的烦恼是更多,还是我们的虔敬净更多?能够让我们的虔敬、慈悲更增长的这种力量,即是一种能够招引有益的、善的力量。

  2. 修持力(串习力):不管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,都不要舍弃心中的菩提心,在这里特别指世俗菩提心。对愿菩提心、行菩提心要不断地去知晓、去意念,永远不离开这种意念,并且去知晓这种愿菩提心、行菩提心。在自己升起任何念想的时候,更要将我们心中的菩提心持守好、抓住,要一而再再而三地练习;在遇到恶缘的时候,更要练习修心;因此我们说这个叫做修持力。

  3. 白业种子力(善种子力):我们在生起菩提心时,需要具备各种福德善根善业,所以对于我们所有的善根善业不能觉得已经足够了,永远要对造作福德善根觉得不知足。

  4. 破斥力(省思力):当我们生起烦恼甚至自私的心理,也就是只想着自己的心与烦恼心生起时,要马上知道它是有过患的,是不对的,尤其要知道有如此的烦恼,才会产生如此过患。因此,当烦恼即将要升起时,我们马上就要觉照并且远离、断除它,不要令这个烦恼靠近。在一开始时,如果我们不能马上阻止的话,当它已经在我们的心中滋长、升起、壮大之后,就很难再断除了。我们在修道时,如果已经让烦恼滋长生起,就很难去破除它,所以,就要在它快升起的时候,马上能觉察到,心里要有个理念警觉,知道它是不好的,是不对的,尽量能够立即远离,然后直到我们的心能思维善法善念。

  5. 祈愿力(祈求力):我们做任何善业的行为,总要配合着祈愿,这个祈愿不是说我们自己要长寿无病,这些都是一般的祈愿,是不需要再讲的。我们在这里要做的祈愿是更广大、特殊、更好的一种祈愿,就好比很多科学家有各种发明跟发现,这些都是建立在他有一种愿望、祈愿之上,因此,他才会有很好的发明结果,要不然很多事情看起来几乎是不可能的,所以我们不管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祈愿,祈愿未来有一个更好的结果。因此我们要做这样的祈愿。

  再接下来是要讲到临死的修持(临死的口诀)。今天下午我已给予各位长寿的灌顶,而且我们也讲了很多吉祥的祈愿、祝愿语句,甚至也讲到延长寿命、长寿的七种方法,所以在这里,尤其是今天晚上若是谈到死亡甚至是谈到命终的话,这是不可以的,也不太好,各位也应该不会这么快就往生的,所以不需要这个临死五力的修持了(众笑)。而如果你真的想要修持的话,就应该在活着的时候,好好的练习今生五力的修持,就是我们刚刚谈到的,所以临死五力的修持我们在这里就不说了。

第五部分:修心的成量(修心以后的情况)(修心的印证)

  在这里有四句偈:

  “诸法摄一要,二证取为首,
   恒当依欢喜,散能住即成。”

  首先讲到:

  (一)诸法摄一要:不管我们是修小乘、大乘、金刚乘任何的教法跟修持,主要都是要调伏我们烦恼,因此任何的修持,我们都只有一个目的,就是要调伏、降伏我们的烦恼,所以,不管我们是修噶举派、宁玛派、格鲁派还是萨迦派,任何修持的教派跟法门都是为了降伏我们的烦恼。有时候,我们修了什么法、闭了什么关,但是,却不能降伏我们的烦恼,那也是没有用处了。在西藏就有一个俚语是说:“仇人跟要去打仗的对象是在东方,人却是朝西方打仗射击一样”,所以说,我们常常要衡量我们的修行是不是真的入法?而我们是不是已经随顺了烦恼?要像秤砣一样的去观察。

  (二)二证取为首:我们在修持的时候,有时候既是又既非,很难分得清楚是对或是错,所以在这里就需要证人。这里指二个证人:一个是他人,一个是自己。所谓他人的证人是指透过外人的眼睛,别人可能会说我们是个很好的修行人,对我们有各种的赞美和赞叹,这一切是外在的,也就是由外在他人作为证人来证明我们是不是真的修行得好,但这是有危险的,因为他们可能只看到外表,却不知道我们的内心;第二个证人就是自己,就是我们自己的心,知道自己并没有惭愧羞耻的事,知道自己没有错误的是真实的话,这即是用自心去观察自己,自心可以说才是真正的证人。所谓的证人,他应该是没有疑问的,不会一下子偏到好的这边,一下子偏到坏的那边,站在中间的这个,即是一个真正的证人,所以,我们的自心总是要检查我们自己、观察自己,看我们是不是有内心的错误。当很多人在造作很多的罪恶的时候,一般世间上都会成立一个调查的组织来调查他们,所以我们应该也在我们的心中成立这样一个调查小组,让我们的心自己去观察、检查、检验我们自己,能问心无愧就是修行、修心之后的成果。

  (三)恒当依欢喜:若是我们修心修得好的话,不管因缘是善是恶都能将它转成菩提的助道,并且行者也能具备胆量跟气魄,知道不管是任何善恶的境界、各种的快乐或痛苦生起都是可以转化的,因此,当恶缘升起的时候,我们同样能够感觉到欢喜。比如说有些人感到痛苦跟忧愁,但是这个世间本来就是无常的,善恶是不断的在交替生起,而且大多都是恶的比较多,因此我们碰到恶的境也会是比较多,而由于是无常,所以各种的困难当然也不断的生起,我们会想难道只有我们自己有这样的痛苦跟困难吗?若是这样的话,我们当然可以去痛苦去忧愁,可事实上是以人为主的所有众生都会有痛苦跟困难,甚至有些是比我们还要更痛苦困难的,当我们这样想的时候,就发现自己的痛苦跟困难也不算什么了,并且我们要升起一种胆识勇气及气魄,知道当我们未来能够将这些苦难除灭的时候就会拥有幸福,这样子的心即是修心之后的成量,也可以说是修心的结果。

  (四)散能住即成:若是修心修得好的时候,就算我们并没有具备正知正念,甚至散乱的时候,也不会被烦恼所左右。这就是说,一个人修心修得好的征兆就是:就算他没有具备念知,但是面对突然来的恶缘违缘,也不会起嗔心,就好像我们念经时,由于对经文已经非常的熟练,就算心里想着别处,嘴中念的经文仍不会中断,还能继续念下去一样,所以,当我们修心非常熟练的时候,突然的各种的危害恶缘情况产生时,我们也不会随其流转而产生烦恼,马上修心力就可以在我们心中升起。若是我们认为这种好的征兆升起了,我们就放下不再修心,这样也是不可以的,我们仍然需要继续的努力去修心。

第六部分:修心的三昧耶(誓戒)。

  “恒学三总义,转欲住本位”

  这里的内容非常多,我只选择部分来说。

(一)恒学三种义:

  1. 在我们修心的时候,可能认为修心的法门非常的重要,现在是我修心的时间,所以我不能做什么其他的帮忙,比如说有人要去医院的时候,我们会告诉他因为现在是我修心的时间,我没有空,不能送你去医院,类似这种对于善行有私心的话,即是违背了我们当时所发的要尽量利益众生的愿,尽量对众生要行一切善的誓言,这个是要注意的,也就是我们不能够去违背我们最早修心的承诺。

  (法王看了一下表)

  我一直看表,并不是说有特别重要的事情等会儿要去做,也不是要让各位害怕觉得时间已经不够了,让各位觉得担心,我的意思是根据佛门所说的,说法的时间是要特别的,时间不能够太长,如果太长会令听法者失去了兴趣。

  2. 修心之后不能够有不好的行为,比如说有很多人认为自己修心之后已经没有自私的心了,已经没有我执了,然后反而去做一些奇怪的不干净的、邋遢的、肮脏的行为,事实上最重要的是各种行为都要能够如理如仪,就好像我平常说:一个好的修行人,至少“人”也要做得好,人做好了,也就成为一个好的修行人的基础,所以我们修心,首先要将一个人所���做的事情都做好。

  3. 修心之后,在修持自他交换时,不能有偏私分别地去修持。比方说,对自己喜欢的人,我们就修自他交换,对不喜欢的我们就不修;又或者,我们对猫修自他交换,却不对狗修;又或者,我们可以对狗修自他交换,却不对其他的众生修。总之,修心是指任何一切的众生能够感受苦乐的,所有的这些众生都是我们修自他交换的对象,所以修持自他交换是不能够有偏私的。

  重要的部分都讲解了,剩下没有太多要讲说的,待会儿我就从头到尾念一遍给各位口传。

  《修心七要》的最后一句是“今死亦无悔”,这一句话让我想起,在从西藏来到印度之后,那时候创古仁波切第一堂课就是教我这部《修心七要》,今天在此我将所有创古仁波切所教给我的,所有我肚子里关于修心的知识,全部都教授说给各位了,这真是非常好的,就如同《修心七要》颂文里面所说的,我今天也可以说是“今死亦无悔”了。

  各位来到菩提迦耶金刚座修行闻法,希望各位都是欢喜的,因为这样也表示各位还会再来到这边,若是各位再来此地,相信印度比哈尔省也会很欢迎各位的(众笑),其他也没什么多说的了。我也感到很高兴,所以希望各位也是一样的欢喜,各位的欢喜,也算是我一生中一个很重要的责任完成了。

大宝法王对外国弟子教授修心七要

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第六天第七天第八天

相关链接:
 
修心七要 | 修乐

信息与知识分享平台
基于现代网站理论和E-file技术构建